2025年7月,美国的批发价格出乎意料地大幅上涨,重新引发了人们对通胀卷土重来的担忧。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生产者物价指数(PPI)环比上涨了0.9%,远高于市场原本预期的0.2%。这是自2022年6月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。
即使剔除掉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,核心PPI同样上涨了0.9%,也远高于市场预估的0.3%。如果进一步去掉食品、能源和贸易服务的影响,PPI依然上涨了0.6%,显示出广泛的价格压力。
从年度角度来看,PPI同比上涨3.3%,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%的通胀目标。这次价格上涨主要来自服务业,环比涨幅为1.1%,同样创下自2022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。其中,贸易服务的利润率上涨了2%,很可能与特朗普政府持续实施的新关税有关。
具体来看,服务价格上涨中,约30%的涨幅来自机械和设备批发,涨幅高达3.8%。另外,投资组合管理费上涨5.4%,航空旅客服务价格上涨1%。
这份报告发布后,金融市场迅速反应。美股期货下跌,短期美债收益率上升,反映出投资者担心通胀可能会阻碍美联储原计划的降息步伐。
尽管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数据显示物价变化温和,但PPI这份数据却透露出上游成本压力明显。这或许意味着,虽然目前消费者感受不强,但企业正在承受更高的成本,而这些成本未来可能传导到消费者端。
在这份报告发布之前,市场几乎一致认为,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。然而现在,根据市场工具的最新数据,降息的可能性略有下降,同时年内降息三次的预期也被大幅下调。
不过,白宫方面则表示,PPI的细节显示,企业目前并没有将关税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这或许解释了CPI表现平稳的原因。
另一方面,关于数据准确性的质疑也在升温。特朗普总统本月初解雇了前任劳工统计局局长,并计划提名一位对统计方法持批评态度的经济学家担任新局长。由于预算削减和裁员,劳工统计局已经更改了数据采集方式,本月报告就是在减少了350个输入成本分类后首次发布。
总体而言,PPI的大幅上涨是一个警示信号。即便消费者物价暂时稳定,通胀仍可能在企业成本端积聚,对未来的市场和政策造成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