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期90天的美中关税休战协议即将到期,但双方至今未宣布是否延长,期限迫在眉睫。
这份于5月达成的协议,将此前高达145%的关税降下来,并暂停了一系列惩罚性措施,为进一步谈判留出了空间。一旦无法延长,关税可能迅速回到高位,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重新升级。
7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会晤后,北京曾释放乐观信号,称双方正努力推动再延长90天。但美方谈判人员表示,是否延长由特朗普总统拍板,而特朗普至今没有明确表态,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。
目前,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需面对20%的芬太尼相关关税、10%的基础关税,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加征的25%额外关税。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平均关税则超过32.6%。
虽然官方尚未确认延长休战,但外界普遍预计,未来数月内可能举行特朗普与习近平的北京峰会。这或许会带来更多稳定性,但不代表关系会更友好。两国仍在朝“脱钩”方向推进。
贸易往来已明显受挫。中国7月对美出口连续第四个月下降,同比跌幅21.7%。今年1-7月自美进口下降10.3%。潜在的新协议可能包括中国承诺增加采购美国产品,尤其是能源、农产品,甚至可能包括半导体(若被允许)。
特朗普近日还表示希望中国将大豆订单增加四倍。实际上,近几个月中国大豆进口明显增长,同比5月增加36.2%,6月增10.4%,7月增18.4%。
“转运”问题也是焦点——一些中国产品通过东南亚转道出口美国以避开关税。特朗普威胁将对经第三国进入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统一40%关税,但具体定义尚未明确。
半导体出口管制同样存在摩擦。今年早些时候,美国限制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,但近期已取消禁令。这被视为战术调整而非根本政策转变。特朗普可能会在部分技术限制上做出让步,但国家安全担忧依旧存在。
中方也在推动美方放松对高带宽存储芯片的限制,这类芯片在拜登时期被禁止出口。为了获得出口许可,英伟达和AMD同意将对华销售收入的15%上缴美国政府。
稀土资源是另一张王牌。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,6月同意放宽对美稀土出口限制,出口量大增,7月则有所回落。对美稀土磁体出口在6月环比增长七倍以上。
另一个争议点是二次关税——特朗普威胁因中国购买俄罗斯原油而对其加征额外关税,这与最近对印度的惩罚类似。7月中国自俄进口额达100.6亿美元,为3月以来最高,尽管同比下降7.7%。
在与普京会晤前,习近平与其通话,被认为是在加强与美谈判的筹码。
随着期限临近,关税休战能否延长依然不确定,这将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格局、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供应链稳定。